2009/04/03

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簡介 Lamrim Intro

釋名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

※「菩提」就是我們祈求的果——佛果
佛是我們尊崇敬仰的人,是一個覺行圓滿的人,佛是梵文,翻譯成 中文是「覺者」,覺悟世間的真理,證得究竟圓滿的果。我們祈求徹底 的離苦得樂,而達到的目標就是佛。
※「道」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的方法

※「次第」是努力的過程必須一步一步地循序漸進

※「廣論」就是詳細說明從凡夫到成佛這一條路
我們瞭解後照著次第努力實踐,結果就會出現。

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結構分為五個部分:道前基礎,下士道,中 士道,上士道,止觀。

道前基礎

道前基礎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:
1.聽聞軌理;2.親近善士;3.修習軌理;4.暇滿人生;5.道次引導。

「我們不管學習任何知識或做任何事情之前,一定要有妥善的準備 工夫,做為往前跨或更深入的基礎。比如建造一棟摩天大樓,要先勘察 地形,請建築師規劃,看看這塊地是否能負載得了這棟摩天大樓?然後 才可以一層一層往上建。道前基礎就是『心理準備』……」 「道前基礎就是教導我們:既然得到了殊勝圓滿的教法,應該準備 什麼?要具足什麼條件、用什麼方法才能趣入,進而修學?廣論告訴我 們,要親近善知識才能趣入佛法,要思惟人身難得易失,才會策勵自己 修學佛法。」
~日常老和尚

透過道前基礎的準備和認識後,趣入佛法所修學的三士道,也就是 下士道、中士道、上士道的次第。

下士道

下士道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:
1.念死無常;2.三惡趣苦;3.皈依三寶;4.深信業果。
其中最主要的是皈依,為什麼要皈依呢?為了要離苦得樂,既然要 離苦得樂,為什麼一定要皈依三寶呢?

「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人要具足四個條件,第一:他自己已 解脫一切怖畏,徹底究竟圓滿解決。第二:他有能力幫助我們,能善巧 方便度化求助於他的人。第三:他願意幫助我們,以大悲心遍救一切眾 生。第四:他能普利一切有恩無恩,佛有大悲大智大力,救護一切有 情,對一切眾生一視同仁,即使是屢次傷害他的提婆達多,佛依然救度 他。至於供養與否都無關緊要,佛真正歡喜的是我們依著他教導的方法 如理行持,因為佛的目標是救我們,他把自己解決的方法如實告訴我 們,還得靠我們自己依法實踐才有可能跳出生死輪迴。以上四個條件唯 佛真正具足。」
~日常老和尚

中士道

中士道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:
1.思惟苦諦;2.思惟集諦;3.思惟十二有支;4.思惟解脫生死正道。

「修道證果這一條路困難重重,若無強盛的推動力,是會半途而廢 終至一事無成,所以我們要先認識苦,感其逼迫性策發修學,因此中士 道說明的就是四諦:苦集滅道。集諦為因,苦諦是果,道諦是因,滅諦 是果……」 「諸位應該能清楚地認識,欲修學佛法先得生起厭離心,否則會貪 著世間的安樂,欲救度眾生也得靠出離心昇華為菩提心,否則自不知苦 怎知眾生苦?小乘解決自身的問題尚且要厭離心,大乘要度眾生不修厭 離心可以成辦嗎?所以,我們一定要了解這個次第的必要性,由修習中 士道進一步修學上士道。」
~日常老和尚

上士道與止觀

上士道與止觀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:
1.發大菩提心;2.修菩薩行;3.奢摩他;4.毘缽舍那。

「修中士道後,進一步就該想到:一切眾生沉沒生死苦海,只是自 己解決生死,仍不能救度一切眾生;為救度一切眾生,自己必須成就無 上佛果。由此發起菩提心,求受菩薩戒,學習六度,修學四攝,就是上 士道。成佛的因是菩提心,怎樣使這個因究竟圓滿呢?廣論在最後一部 分說到『止觀』,止觀兼修才能明了見真實義,詳細抉擇清淨正見。」
~日常老和尚

以上五個部分不是孤立無關,而是脈絡貫穿的,是成就無上菩提必 經的過程。

此文轉載自 北加福智中心

2013 關西農場參訪

2013 關西農場參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