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/03/13

我們的導師



很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,是溫暖如陽光的笑容,以及,炯炯有神的雙眼;很多人的生命,因為他而轉彎,走向了另一種人生願景;很多人視他為生命中,最重要的老師,而他卻說:「我成功的經驗沒有,失敗的經驗倒是很多,可以給大家作個參考。」說自己是「常敗將軍」,但卻在不斷失敗的過程中開創了許多不平凡的事業。請給我們一個機會,跟你分享這樣一個不平凡的生命,他是上日下常老法師。

童年家世與求學

師父生於民國18年的上海崇明島,那是一個淳樸的鄉下,土壤肥沃,只要隨意播下種子,植物就能自然生長。師父的家族是個書香世家,家族的人都很長壽,母親活到101歲,母親待人慈悲、很慈祥、寬厚,師父出生的時候,沒讓母親受到任何痛苦。父親是位推崇科學的五四新青年,但是對四書五經和佛經的學習非常重視。13歲那一年,父親對師父說:「兒子,如果你想做世間第一等人,就要出家去當和尚。」從此師父就有個概念,出家人是很了不起的、是很厲害的。生命目標之高遠與一般人的認知截然不同。

18歲那年,師父隨三叔來到台灣養病,不料發生國共內戰,師父便從此留在台灣。數年後,師父考上台南工學院(國立成功大學前身)土木系。當年,他和班上同學組了一個叫「多邊形」(Polygon)的社團,他們的特質就是會讀書又會玩,腦筋好反應快,這群人在學校很厲害,畢業之後在教育、研究、商業各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,有大學校長、內院的部長、企業董事長、還有人在美國太空總署擔任研究。一群有理想、有抱負的人各自成就出不平凡的事業,但是師父最後選擇出家,因為覺得唯有出家,才能做利益最多眾生的事情,才能從無限生命當中去幫助一切眾生。

悲智力

在出家之後,師父陸續跟隨幾位師長學習佛法,當師父被老師嚴厲教戒時,師父內心會感到非常歡喜,覺得每次老師講他,都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,師父說想要學就要經得起講,如果要人家指點你,自己內心卻不高興,幾次之後別人也不願意教了,師父想學習的心是非常旺盛。

師父做事情會先掌握動機,透過仔細的觀察跟思維,安立動機之後用正確的方法全神貫注的去做,師父說:「 有了動機,正做的時候,第一要有正確的方法,第二要照著正確的方法全部精神貫注去做,能夠這樣,做這件事情本身就會積聚資糧。所以事情本身沒有好壞,動機好,做出來是善業,動機壞,做出來就是惡業。」而且師父從不害怕失敗,說自己是「常敗將軍」,在不斷失敗的過程中累積成功的經驗。這些師父所謂失敗的經驗,都對眾生有著莫大的啟發與影響。

一次師父行經高速公路,路邊有農民燒稻草,那一幕奠定師父建立慈心事業的心,他內心掛念的不僅眼睛所見的眾生,還有地底痛苦的螞蟻及六道有情。每當颱風來臨,師父總是難過,不僅關心除了死傷多少人,也關心大地我們所看不到的千千萬萬的有情會失去生命。在慈心事業經營之初,土地常年被化肥農藥傷害變的非常不利植物生長,有人請教師父是否可以應急的灑一些化肥,師父堅持一點農藥化肥都不灑,他說 「現在人的毛病就是應急, 別人硬撐,一次失敗、二次失敗,最後是成功的。我們在這裡,應急一次、二次,最後雖然成功,卻是失敗的。」 這是師父對業果的堅持,眼前雖然失敗,但長遠如果是成功的,師父仍會繼續。如果對長遠沒有利,那不論眼前多成功,師父也不會做。師父對他的生命理想是很堅持的。

師父的身上擁有許多心靈的力量,都是因為師父有一顆想要幫助別人的心,因為想做能夠利益最多人的事情,所以要有智慧,因為這顆想利益別人的心很強,所以也意志力很強。

願力

師父有一個心願,要將最好的留在世間。 師父在接觸漢傳佛法之後,就有種想建立漢系教法的心,因緣之下師父在美國接觸到藏系佛法,聽了法王的開示,覺得藏系與漢系融合的教理是最可以利益眾生的,便在59歲的高齡決定赴印學習藏傳佛法。出發時師父突然生病發燒得很厲害,很多的弟子都求 師父不用這麼急,先休息。 師父說:「為了別的事我可以休息,但是求法這件事情,我不能休息」,師父掛念的是眾生不是自己,他想到眾生的苦樂就不敢休息。

師父不會印度語或藏語,語言不通又沒人招呼,用餐的時間不固定,有時到餐廳去,食物還沒準備好,有時到餐廳一看,食物已經被取完了,只有拿一壺茶充飢。每天清晨,老法師都準時到大殿參加早課,當地使用的藏文,師父完全聽不懂,但他仍坐得直挺挺地,恭敬而專注地聆聽,從不缺席。一個月後,就這麼過了一個月,一天,洛桑校長在開示時突然對全體學生說:「你們都要向日常法師學習,他是59歲的老人了,學習的態度卻比這裡任何一個人都還認真。」

師父59歲隻身前往一個不了解、甚至會被排斥的地方學習。無非是要將最好的教法帶回台灣,留給眾生。師父是用自己的生命來實踐他所講的話。一次面見達賴法王,法王告訴他:「如果你想自己修行,就留在印度;如果你想回台灣,就回去把你在這裡所學的弘揚開來。」師父沒有抉擇留在當地自己專修,他決定回台灣來,弘揚他學到的圓滿教法──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。

建立教法

弘法之路並非一路順遂的,剛開始時,本地人對藏系佛法因不瞭解而有許多的誤解。不論在台灣、在美國、在民間或在寺院,往往剛開班的時候有十幾位學員,但講到最後只剩下一個人──師父自己。為了報師恩,也為了他想要「把最好的留在世界上」的那個初衷,師父以無比意志力支撐著羸弱的身體,克服了重重難關,終於在南普陀講完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。

過程中,有個居士知道師父操守非常嚴格,意志力很強,修行量很高,所以到南普陀要幫師父錄音。師父跟他說:「我講的法是沒人要聽的,會賠錢的,你願做這樣的付出嗎?」。之後廣論錄音帶三年以內就發行了三萬套,在全世界講經論最深、發行最多的,有可能就是師父的這套錄音帶。在當時不被瞭解、接受的內涵,現今卻成為佛教界許多人學習的主要課程,有愈來愈多的在家、出家眾隨著師父學習。 師父之所以有成就,是因為他想要開創一個格局,他會碰到很多的困難,碰到困難的時候要看你有沒有眼光。師父是非常有眼光的,他用他的智慧跟觀察力,堅持的這個東西,堅持到最後能夠成功。

文教慈心事業

除了弘揚佛法,師父把佛法用在各個角落,他覺得佛法能夠帶給人類的利益,不單純只是說透由深奧的理論,去了解、改變你的生命,他覺得佛法能夠開展出來的面貌可以很寬廣的。師父還提出生命教育、德育教學、關懷自然、有機農業…等等理念,這些理念,是希望以非常寬廣的角度,盡所有的心力去利益一切有緣人。

師父看到第一個東西是教育,現在教育是一直在往下墮。學生暴力的事件的年齡層一直往下降,從國中降到國小五年級。師父就決定要改革教育,他用的方法是推儒家思想。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的思想,與佛法是暗暗相通的。

前台大通識中心的主任,他是一個在國內外研究儒家很有名的教授。說他研究通識教育研究了一輩子,一直很想在台灣從事通識教育的改革,可是一直很難有什麼明顯的成效。他說自己是講中國傳統文化的人,而師父是把中國傳統文化實踐出來的人。他用「融會漢藏、貫通儒佛」八個字來形容師父。

師父在台灣辦了許多營隊:教師營、校長營、教師營、教育行政人員營、企業營,還有大專營。教師營每一年都有三千多人報名,只能錄取一千人。無數的教育工作者在參加營隊後,再度燃起對教育的信心與希望,決定回去要好好對他的學生,推行儒家思想、讓學生心靈越來越淨化。

另外師父在農業界也是很有名的,因為師父把不可能做出來,大家都說做有機不可能,做了會賠錢。但是師父說要做、一定要做,應該要做;正因為別人不做,所以我們要做。等到大家都做了該做的事情,我們再去做別人不想做,而應該要做事情。師父有其深遠的眼光,看到有機才有生機,如果不做有機,在耕種的過程中灑化肥、農藥,未來人類不是餓死、戰死,就是被毒死。看到賣場裏滿滿的有機蔬果,真實應該感激,師父讓我們可以吃到健康的食物,也為人類及其他有情留了生路。

給年輕人的期許

師父每次見到年輕人就很歡喜,他常說:「看到年輕人就看到希望,年輕人最重要的就是學習,年輕就有學習的資本,學習什麼?學習慢慢的讓自己變成一個有智慧的人。」師父又說:「 我覺得我有責任,生生世世願意跟各位同學,很認真的把我們該走的這條路走完。只要有一位同學還沒有走完,我的責任就還沒了 」。

我們何其有幸,可以跟隨著師父學習,與聖人為伍。師父所教的都是聖賢的智慧,師父說:「我們如果不跟聖賢學習,就得與一般世俗人學習」,師父交給我們都是最好的東西,他要我們當一個不平凡的人,跟聖賢效學,不求回饋的去幫助別人,不求回饋的幫助別人,相對也是幫助自己成就心靈的力量,師父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上都點了一盞燈,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像師父一樣,用這盞燈照亮身邊的每一個人。

此文出自「in*Life 世界青年時尚e周報

2013 關西農場參訪

2013 關西農場參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