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/07/02

北08春92班-97/06/12

記錄者:賴袁璋師兄
一、藉由讚頌來引導學員思維「師長的重要」
1. 唱讚頌
(1)喜迎菩薩冉冉來
祖師或有成就者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從小就對生命方向有疑惑,希求好老師來教我。以淨明法師為例,小學六年級就合掌發願,希望有一個最嚴格的老師來引導我,讓生命有所提昇。一個修行人的內心相狀,就好像歌詞所描述的『與你相聚又分開 好像水波分不開』總是希望能長期跟隨具德行的好老師,讓師長來啟發我,讓我內心善法可以慢慢增長。
(2)複習讚頌: 覓幽蘭。
2. 班長、副班長引導
(1)菩薩的意義?
菩薩就是『覺悟的有情』,菩薩在覺悟之前也是凡夫,凡夫經過學習得到一種成就,就是菩薩的境界。『覺有情』已看清世間的真相,內心痛苦已拿掉而得到永恆的快樂。
(2)世間有沒有菩薩?常師父是菩薩嗎?為何常師父還是有生老病死之苦?
菩薩達到最圓滿狀態就是佛,又稱為佛菩薩。佛的願力是幫助一切有情眾生,可能在十法界(四聖、六凡)(註)任何一個地方出現。不應以凡夫的角度去看聖者,凡夫的概念看不清真相,如同烏雲遮日,用凡夫的概念會覺得師長不怎麼樣,必須用法的角度來抉擇、判斷。學習過程中必須花很多時間去認識師長,多方觀察。庸俗的概念「我為什麼要跟你學?」會讓自己找不到老師。
(3)離苦得樂之道?
四聖六凡的有情通稱為眾生,其共同目標是離苦得樂。但多少人能做到呢?以人為例,全世界中能學佛者數量很少,能每週學習者更少。追求離苦得樂的人透過各種宗教來追求,但真正能徹底解決的只有佛法。
(4)如何趣入?
佛菩薩為度十法界一切眾生而有不同的法,一千年前的佛菩薩「阿底峽尊者」整理而成道次第,六百年前的宗喀巴大師再將道次第內涵做詳細說明而成廣論。
(5)廣論的殊勝?
大師將佛法做一個分類,讓不同根器的眾生可以從不同的地方趣入。
(6)學習過程?
(1)認識師長(2)認識廣論的作者及本論的好處。然後按照廣論的次第去走。
註:
四聖:佛、菩薩、聲聞緣覺、阿羅漢(辟支佛)
六凡:人、天、阿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

二、斷器三過,依六想
1. 引言:
能對「病想」生起感覺的話,對往後的學習會很有幫助。
2. 分組研討:
(1)我真的有病嗎?(2)我到底會不會吃?
3. 學員分享「病想」:
(1)同事做實驗做到一半突然請假,自己內心先入為主地認定對方又偷懶了,後來會簽假單,才知道原來是同事的母親生病了。思維觀察後才發現,原來同事是有孝心的,根本不是自己所想的那個樣子,以後應該多體諒對方,避免誤解才是。
(2)別人講話覺得不耐煩,導致人際關係不佳;學游泳卻逃避怠惰,拖了一段時間還是沒學會。
(3)班長引導思維:P17-L8 依六想中~於彼應須了知是病
身體的病痛容易察覺,內心的病卻不易安立。我們容易有個庸俗的概念,我這個是小問題,但小毛病(壞習慣)就如同感冒,如果不積極治療最後也會變成大問題。人際關係不好,在職場、婚姻、家庭、親子、父母關係也不會好,命運自然不會好。小毛病如果不改,影響層面會愈來愈大,大家要去想這個壞習慣的過患在哪裡,然後內心安立自己是有病的,如果不趕快治療,是會有很多後遺症的,後來甚至會變成急病重症。這樣內心才會有推動力去吃藥、看醫生尋求治療。我們會在六道輪迴就是因為這些小毛病,卻不去調整。我們宿世最大的冤家、敵人就是三毒,三毒(煩惱)很厲害,就像被蛇咬一口一樣,不去積極治療是不會自然痊癒的。大家要去觀察思維小毛病對現在和未來的影響。改變需要方法也需要學習,這樣「廣論」對我們才有價值。有「病想」才會有推動力想要去學習。不然每個禮拜來這裡聽一聽是不會有幫助的。
4. 學員分享「我到底會不會吃」:
(1)媽媽、嫂嫂很早就接觸有機,也灌輸有機的概念,可是內心卻喜好便宜、大碗又漂亮的菜。當初接觸裡仁的蔬菜是為了小孩的健康,避免黑心商品,後來多方嘗試比較,有機蔬菜不但鮮甜、有味道也更健康。
(2)班長引導思維:吃的概念從何而來?媽媽姊姊的概念從福智而來,福智的概念則是從師父而來。「吃得健康」這個概念,需要老師教。聖者通達世間一切真相,我們也是接觸了師父,才對「吃」有一些概念。

三、消文:
1. 第三組P18L5~L9:於殷重修起療病想~以觀察修而正思維
重點提策:學佛,可以是一種知識,但這樣對於我們身心的病是沒有幫助的,學佛的目的是淨化內心,讓我們能夠調伏壞習慣、漸次提昇。如果只是聽,不實踐或是只偶而實踐一兩次,這也是不夠的,必須像瀑流水般恆常不斷的實踐和觀察。
2. 第一組 P18L9~P19L2:如大德月~不勤現證豈涅槃
3. 第二組 P19L2~P19L9:又云:我雖宣說極善法~禁行圓滿

四、總結:
承許自己有病想,所以要找醫生治療,法師鼓勵大家,要將學習的默契培養起來。因為將來成佛除了靠師長,還要靠身旁的這些人,互相幫忙一起上天堂,所以要培養默契並練習多多發言。這個內涵就是,每個人條件不同,有的人天生表達能力好,有些人則有困難,課堂學習的目標就是「未來與佛菩薩一樣」,具備佛菩薩的功德,而佛菩薩最大的功德就是說法的功德,透過「說法」,很多人就得到幫助。每個人的起點不一樣,但沒關係,大家要互相幫忙,鼓勵。培養學習的默契是很重要的。

2013 關西農場參訪

2013 關西農場參訪